印度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最近出台的一项立法措施——《Aparajita法案》(Aparajita Bill),只是表面上试图解决该国普遍存在的性暴力问题。虽然该法案关于迅速伸张正义和严厉惩罚的规定可能提供了一种行动的表象,但它们未能渗透到使强奸文化永久化的根深蒂固的文化和社会结构中。
该法案专注于惩罚措施,最终以死刑告终,这是一种误入歧途的做法。它暴露了一种报复的欲望,而不是解决问题根本原因的真诚承诺。这些措施所提供的虚幻的正义是一种空洞的胜利,掩盖了使此类罪行得以发生的系统缺陷。
此外,该法案的快速司法系统虽然旨在加快法律程序,但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受害者可能会被迫通过多次证词和交叉询问来重温他们的创伤,这可能会加剧他们的心理痛苦。一个真正以受害者为中心的方法将优先考虑他们的福祉,并确保法律程序不是创伤的次要来源。
这项立法是为了回应公众对猖獗的性暴力日益高涨的愤怒,反映了印度更广泛的惩罚趋势,2020年《刑事诉讼法》(Criminal Procedure Act)突显了这一趋势,该法也对性犯罪施加了更严厉的惩罚。但在民粹主义的姿态和正义的修辞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险恶的真相。
该法案的支持者声称,在一个性暴力已成为流行病的国家,严厉的惩罚是唯一可行的威慑手段。印度媒体每天都充斥着强奸、袭击和残忍谋杀的报道,造成了一种无法无天和道德败坏的感觉。支持者认为,死刑会向潜在的罪犯发出强烈的信号,灌输恐惧,防止未来的犯罪。
从政治上讲,这是一个有利的立场。每一起震惊全国的残酷强奸案,政客们都会利用公众的愤怒,承诺更严厉的惩罚,仿佛死亡本身就能成为解决社会不公的灵丹妙药。该法案反映了国家对社会控制的绝望尝试,在这个社会中,司法系统被普遍认为在保护妇女方面效率低下、无能为力。
然而,正如该法案所提议的那样,死刑只不过是披上正义外衣的国家认可的暴力。死刑不是一种威慑——全球的研究,特别是在美国的研究一致表明,在存在死刑的国家,犯罪率并没有显著降低。相反,死刑只是一种象征性的正义,安抚了公众的愤怒,却没有解决性暴力的结构性原因。
此外,死刑引发了深刻的伦理问题。在一个警察调查经常出错、司法迟缓、政治妥协、腐败猖獗的国家,国家如何保证无辜的人不被错误地处决?死刑的不可逆性意味着司法错误无法纠正,使其成为任何社会的道德雷区,尤其是在印度这样一个法律体系存在缺陷的社会。
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的是,印度使用死刑将违反其对国际人权准则的承诺。死刑越来越被视为野蛮的遗迹,是对生命权的侵犯,是专制政权的工具,而不是民主社会的工具。这是一种政治暴力行为,加强了国家的权力,而不是为性暴力受害者伸张任何有意义的正义。
Aparajita法案的核心未能解决印度性暴力的系统性根源。强奸文化的持续存在深深植根于该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框架中。几个世纪以来的父权统治、种姓等级制度和根深蒂固的厌女症使女性的商品化和屈从正常化。该法案的惩罚性措施只是表面上试图解决一个更深层次、更普遍的问题。
在印度,女性仍被视为一种财产,她们的价值往往与她们的“纯洁”和“顺从”联系在一起——这些观念根植于婆罗门教的信仰体系,渗透到印度社会的大部分地区。种姓等级制度在性暴力永久化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针对低种姓妇女的暴力,高种姓男子将低种姓妇女不成比例地作为其社会和政治统治地位的一部分。这种暴力不是偶然的,而是结构性的,植根于印度社会分层的经济和社会不平等。
教科书、媒体和公共话语中使用的语言进一步巩固了这种暴力,将女性描绘成被动的受害者,同时颂扬男性的侵犯和性支配。这种心理语言条件反射确保了强奸不仅是一种犯罪行为,而且反映了印度根深蒂固的文化厌女症。这是一个将女性非人化的社会的表现,剥夺了她们的自主权,使她们沦为男性欲望和控制的对象。
从宝莱坞电影到日常的街头互动,男性的目光——对女性的普遍和根深蒂固的物化——渗透在印度社会中。在这种凝视中,女性被贬低为她们的肉体,被抛媚眼、被控制、被支配。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这是一个政治问题。男性的目光强化了父权制的结构,使性暴力得以持续。
性别歧视和经济不平等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印度妇女不仅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而且在经济上也处于不利地位,几乎没有获得资源、教育或法律支持的机会。这种经济差距限制了他们寻求正义或保护的能力。根据政府统计数据,在一个每16分钟就发生一起强奸案的国家,在经济和政治上系统性地未能赋予妇女权力是性暴力流行的直接原因。
在印度,强奸不仅仅是个人犯罪;这是一种政治行为。它是一种控制的工具,一种父权制和种姓统治得以维持的机制。强奸的政治经济与统治印度社会的更广泛的压迫结构有关。对女性,尤其是低种姓女性的压制,强化了现有的权力等级制度。
该州的回应——更多的法律,更严厉的惩罚——并没有挑战这些结构。相反,《Aparajita法案》分散了人们对真正问题的注意力。国家把重点放在惩罚上,从而回避了打击强奸文化所迫切需要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改革。法律是必要的,但还不够。如果不解决性暴力的根源——贫困、种姓、父权制和经济不平等——任何惩罚性立法都不会成功。
Aparajita法案的核心是国家权力,而不是正义。通过实施死刑,印度政府不是在满足其公民的需求,而是在加强对他们的控制。该法案是一个更广泛的威权主义趋势的征兆,在威权主义中,国家越来越多地使用暴力来维持秩序。这项法案并没有培育一个平等和正义的社会,而是强化了一种恐惧的政权。
风险很明显:国家越是依赖暴力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印度就越接近法西斯主义。死刑不是伸张正义的工具;它是压迫的工具。它提醒人们,掌握生死决定权的是国家,而不是个人。
《阿帕拉吉塔法案》远非一个解决方案,而是一个危险的先例。它助长了国家暴力文化,未能解决印度强奸文化的系统性根源。死刑既不能阻止犯罪,也不能伸张正义。真正的正义只能通过拆除父权结构、经济改革和赋予妇女权力来实现。
印度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处决,而是全面努力解决性暴力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基础。国际社会必须予以注意:这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而且是一场需要采取紧急行动的人权危机。
有话要说...